人民日报聚焦河南许昌胖东来,含金量飙升,一句惊人言论引热议!

许昌 更新于:2025-08-23 01:20
  • 我只是只树懒
    人民日报专访的胖东来,含金量持续在上升,他的一句话,让人惊掉了下巴!

    在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,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顾客买完菜,员工会主动问“要不要帮忙剥好”;买了榴莲,能现场去核装盒;就连拆开的零食觉得不好吃,只要没吃完,凭包装就能全款退货。这些细节早已被传为美谈,可当创始人于东来在专访里说出“我希望员工每周只工作40小时,多出来的时间陪家人、看电影、旅游,钱少赚点没关系”时,还是让无数人愣住了——在不少企业把“996”当福报的当下,竟有老板主动给员工“减活”。

    这话背后,藏着胖东来最动人的底色。许昌的冬天冷,胖东来的员工宿舍却永远暖烘烘的——24小时热水,独立卫浴,连被褥都是统一采购的纯棉品。有次暴雨,员工骑车上班淋了雨,到岗时发现更衣室早备好了姜茶和干净工装,连替换的袜子都摆得整整齐齐。于东来常说:“员工不是赚钱的工具,是家人。你对他们掏心,他们才会对顾客用心。”

    这话不是空谈。胖东来的基层员工月薪能到6000元,远超当地平均水平;每年有20天带薪年假,赶上春节还能多休5天;就连保洁阿姨,都能享受每月4天的“情绪假”——觉得累了、烦了,不用请假条就能休息。有个刚入职的年轻人说,第一次发工资时发现,除了基本工资,还有一笔“孝顺金”直接打给了老家的父母,附言里写着“感谢您培养出优秀的孩子”。

    这样的“反常识”操作,却让胖东来成了零售业的“神话”。顾客宁愿多等半小时,也要在它家排队结账;有外地游客专门打高铁来购物,说“体验过一次就忘不掉”;更有人统计,胖东来的坪效(每平方米销售额)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,顾客复购率高达90%。

    秘诀在哪?在于东来的另一句话里:“我们不追求做大,只追求做精。”胖东来在许昌只有几家店,却把每个细节磨成了标杆。卖水果的员工要背会“甜度表”,哪种苹果脆、哪种梨多汁,张口就来;水产区的师傅杀鱼能做到“三秒去鳞”,鱼鳞不溅到顾客身上一滴;就连超市的卫生间,都放着护手霜和棉签,阿姨每20分钟就打扫一次,比自家客厅还干净。

    有个老太太的故事在当地传了很久。她买了袋汤圆,回家发现过期了,气冲冲地来退货。员工不仅赔了10倍差价,还拎着两袋新汤圆陪她回家,进门就帮着打扫卫生,临走时说:“是我们没检查好,让您受委屈了。”后来老太太成了胖东来的“活广告”,见人就夸“比自家孩子还贴心”。

    于东来对员工的“宠”,换来了员工对顾客的“真”。有次台风天,超市快关门时,有顾客说想买把伞,货架上已经空了。员工二话不说,把自己的备用伞塞给对方:“您先拿去用,不用还。”还有个孕妇买了箱牛奶,员工直接帮她送到家,还顺手带了本育儿杂志:“我媳妇刚生,这书或许对您有用。”

    这些事听起来像“亏本买卖”,可胖东来的利润却稳中有升。于东来解释:“钱不是赚出来的,是攒出来的——攒顾客的信任,攒员工的干劲。”他把利润的60%分给员工,自己只留很少一部分,还常说:“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。”

    如今的胖东来,早已超越了“超市”的意义。它成了很多企业学习的范本,却少有人能抄作业——因为它的核心不是流程,而是“把人当人”。有老板来取经,于东来带他去员工食堂吃饭,指着两荤两素一汤的免费午餐说:“你看,员工吃得香,干活才有力气;员工笑得多,顾客才愿意来。”

    其实,胖东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:商业的本质不是算计,而是共情。当企业把员工的幸福放在首位,员工自然会把顾客的需求放在心上;当买卖里少了些精明,多了些真诚,生意反而能走得更远。就像于东来说的:“赚钱是结果,不是目的。把人照顾好了,结果不会差。”

    这或许就是胖东来能被人民日报点赞的原因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商业该有的温度——不是冷冰冰的交易,而是热乎乎的人情;不是急功近利的扩张,而是踏踏实实的坚守。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,胖东来用慢下来的诚意证明:尊重人、关怀人,才是最持久的竞争力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