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临颖能归许昌一定会发展的更好,这只是一厢情愿,可领导们不会割肉给别人。
正能量传递
漯河市有件事颇为奇怪,漯河最北边的石桥乡距漯河市区五十多公里,然而离许昌市区却不到10公里。 就说这石桥乡吧,搁漯河地图上看着是北边角儿上的一个点儿,可你要是拿尺子一量,从乡政府到漯河市区得跑五十多公里——这距离,放市区打个来回都够呛。反倒是往南边走,跨过几条乡道,不出十公里就能看见许昌的高楼大厦,连超市的招牌都能瞅得真真儿的。 石桥乡的老少爷们儿,大清早骑个电动车,二十分钟到许昌的早市,买俩包子喝碗胡辣汤,顺道把菜篮子装满;要是送娃上学,许昌的学校近,娃不用天不亮就爬起来赶路;上班的更实在,在许昌工厂打工,下班骑车半小时到家,比去漯河上班强多了——毕竟谁愿意大冷天儿的跑五十公里通勤?就说去年冬天,我邻居家的大哥去漯河医院看病,大早上五点就得出门,路上结冰打滑,到医院都快九点了,大夫都快下班了。他跟我念叨:“要能去许昌看,我六点起来都不费劲,那医院近得很。” 你说怪不怪?石桥乡的地界儿明明归漯河管,可老百姓的烟火气全往许昌飘。菜市场卖菜的商户,进货渠道全是许昌的批发市场;开小超市的,进的货也是许昌仓库拉来的;就连孩子们中考高考,好多家长都琢磨着让孩子去许昌念高中——毕竟许昌的教育资源好,重点高中多,孩子少遭点罪。 有人要问了:“既然这么亲许昌,把石桥乡划过去得了呗?”这话听着解气,可真要操作起来,没那么简单。咱先说好的一面,老百姓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——水电暖跟着许昌走,公交线路能多几班,看病上学更方便,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能跟许昌的老姐妹儿凑个团。可反过来想,漯河这边也不是没顾虑。石桥乡虽说离漯河远,但这些年也建了几个农产品加工厂,跟漯河的食品产业园多少有点联系;要是划走了,这些企业的税收、用工政策是不是得重新理?还有乡里的学校、医院,原本靠漯河的财政支持,换了婆家之后,资源能不能跟上? 我之前跟乡里头的干部聊过这事儿,他叹着气说:“咱也理解乡亲们的心思,可行政区划不是小孩过家家,得考虑全局。这些年漯河也在想办法,修路、通公交,尽量让乡亲们少跑冤枉路。” 话是这么说,可老百姓要的是实惠——不是文件上的“规划”,是能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便利。 说到底,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纠结。一边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“地理亲近”,一边是多年形成的行政归属;一边是日子过得更舒坦的现实需求,一边是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。石桥乡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,他们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,是日子越过越顺当的盼头。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imgarr举报
